郎平做梦也没想到,曾获五连冠女排队长杨锡兰,如今在瑞士当保安 | 2025-08-23 20:15:47 (被阅读 16 次) |  | | 2025-08-15 14:57:27 来源: 七公子娱乐 江苏
郎平做梦也没想到,曾获五连冠女排队长杨锡兰,如今在瑞士当保安.1986年东京,体育馆里的灯光亮得晃眼。决赛最后一分落地,中国女排3:1拿下日本,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站在领奖台中央的杨锡兰,手里捧着沉甸甸的奖杯,脸上的笑容像是终于放下了所有疲惫。那时,郎平还在她身边,像往常一样,是大家的焦点。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个沉稳的二传手才是全队的“发动机”。多年后,人们听到杨锡兰的消息,却是她在瑞士小区门口穿着保安制服的模样——这反差,令人唏嘘。1961年,天津一个普通家庭里,多了个女娃。父母都是老实人,盼着孩子长大有口好饭吃。杨锡兰天生个高,走在街上比同龄人高半个头。初中那会儿,体育老师看她条件好,把她喊去试试排球。她一开始不太情愿,可真站上场,手一碰到球,那种击打的回声,让她有点上瘾。条件简陋到什么程度?排球场是水泥地,膝盖摔破了就用纱布一缠。冬天练球,手背冻得皴裂,传球时钻心地疼。杨锡兰咬牙坚持,一天对着墙壁传上千次,直到球感像刻在手上。17岁,杨锡兰进了天津女排。那时的她不爱说话,可在场上,却是眼观六路、心里有数。一次全国比赛,对方重扣打过来,眼看就要砸地,她一个鱼跃把球托起来,直接助攻得分,全场掌声不断。教练那时就断言,这姑娘将来能挑大梁。1981年,杨锡兰进了国家队,正值中国女排开始创造历史.几年间,从世界杯到奥运会,她们一路高歌,连下五冠。作为队长,杨锡兰不仅要在赛场上调动节奏,还得在更衣室安抚紧张的新人.膝盖旧伤是常态,绷带裹得厚厚的。杨锡兰在赛场上跳起、落地,每一下都像在刀口上踩。可她从没让队友看到皱眉。外界记住的是郎平的雷霆扣杀,但队友知道,没有杨锡兰在背后调度,这支队伍不可能这么有凝聚力。退役后,杨锡兰有很多路可走留在国家队当教练,或者进体育系统做管理,待遇稳定、光环不减。可她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路。1990年代初,她认识了一位在瑞士经商的华人,温文尔雅,对她照顾周到。那时的杨锡兰,刚从高压的赛场退下来,心里渴望的是一个温暖的家。于是,她收拾行李,踏上了去瑞士的航班。到了那边,陌生的语言、陌生的街道,她仿佛回到零点。丈夫工作忙,杨锡兰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家。语言不通,让她连买菜都得比手画脚。刚开始,她以为时间能磨合一切,可几年过去,感情里的小裂缝越来越多。一次争吵后,杨锡兰静静收好行李,走出家门。天阴得像要下雪,街道冷清,行李箱的轮子碾在石板路上的声响,清晰刺耳。那一刻,她是真的孤身一人了。为了生活,杨锡兰接连换过工作。超市收银、餐馆洗碗、学校清洁,她都干过。手上的茧子、腰背的酸痛,都让她想起当年训练的辛苦,但那时是为了冠军,如今是为了生计.后来,经朋友介绍,杨锡兰穿上了保安制服,在一个公司门口站岗.制服宽松得像套在了别人身上,但她的站姿依旧笔直。偶尔有人认出她,“你是打排球的那位?”杨锡兰只是淡淡笑笑:“以前的事了。”如今,她的生活很简单。按时上班,按路线巡查,帮居民搬个大件、指路、开门。杨锡兰的小屋干净整齐,床头柜上放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领奖台上,她笑得耀眼,肩上挂着国旗。有人好奇她会不会怀念过去,杨锡兰没直接回答,只说:“那段日子很宝贵。”她没回避辉煌,但也不沉溺其中。和郎平的教练生涯相比,她的轨迹显得平淡许多。可平淡不等于空白。她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坚韧——从守住赛场上的一分,到守住小区的一扇门,这背后是同样的责任感。夜深时,瑞士的街道安静到能听见风掠过树叶的声音。杨锡兰坐在岗亭里,看着外面稀疏的灯光,偶尔会回想年轻时的吼声和呐喊。那是她生命里最热烈的篇章,而现在的安稳,也有它的重量。人生不会永远在高潮,她接受了这一点。无论站在领奖台上,还是站在小区门口,杨锡兰始终站得笔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