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视觉:1920年德国人约瑟夫·洛克与香格里拉 | 2013-12-29 12:06:44 (被阅读 2315 次) | | | 图片上:洛克与老木里王弟弟,新木里王。
图片中:洛克与西族护卫们。
图片下:藏区美丽的山脉。
1920年,一位名为约瑟夫·洛克的德国人,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先后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生活了27年,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科学考察和探险寻访活动,并探险到了传说中的神秘黄金王国“木里",深入到了贡嘎神山。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他吃惊的发现,随后世人知道了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发现之旅
木里寺 - 洛克的木里寺之旅
20世纪20~40年代,美籍奥地利探险家、学者约瑟夫·洛克为了寻找天堂,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最终找到了天堂—云南,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正因为洛克的发现,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了丽江。木里在四川境内横断山脉深处,与泸沽湖格姆女神山仅一山之隔。木里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木里在人们眼里是个神秘的喇嘛王国。洛克在丽江听说永宁出去不远有这样一个神秘王国,便魂牵梦萦想去看看。洛克给木里王写了一封信,表示想到木里去看看,但被木里王谢绝了。
1924年元月,不管木里王是否同意,洛克决定去木里。去木里的日子,距中国传统节日“过年”只有一个月,且气候极其恶劣。几个纳西族助手拗不过性格倔强的洛克,只好不情愿地跟去了。玉龙雪山东麓是通往永宁的必经之路,多数道路都是蜿蜒在高山密林间的狭窄驿道,加上冰封雪冻、寒风刺骨的江河湖泊,一路艰险可想而知。从丽江到永宁到木里,沿途的景色虽然很有特色,但恶劣的气候和艰难的道路,还是破坏了洛克的情绪。他在日记里说:“高山峡谷中崎岖的山路十分险恶,阴森幽静密林中的小路,多数被冰雪覆盖已很难寻找,而更令人担心的则是沿途土匪幽灵般的袭击……”洛克一行到永宁时,受到永宁土司大总管阿云山的热情接待。在永宁,洛克获得一个意外的消息:老木里王已病逝,他的弟弟项此称扎巴继位,新木里王谦和好客。从永宁到木里再至木里寺的路更难走,多数地段是荒无人迹的古驿道。洛克一行在泸沽湖住了几天后,才翻过海拔3800米的格姆女神山到达木里境内。虽然已进入木里领地,但距木里大寺还有两天路程。进入木里后,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风雪弥漫,马蹄无痕。洛克在日记里说:“我们沿着陡峭的驿道,像蜗牛一样慢慢蠕动前行,石缝里的树枝,像伸开的手一样,紧紧抓住空悬的崖石。天黑后,万籁俱寂,寒风从山林间猛烈地劲吹过来,我们在参天古木下,紧紧拥挤在一起。由于没躲避处,不得不在豹子出没和风雪肆虐的山林中过夜,危险至极。” 在北行的路上,洛克观察、感觉到丽江纳西族与木里藏族之间,有一条血脉联系。丽江地区的纳西族人冬夏两季都要祭祖,冬季称“祠本”,夏季称“塔布”。祭祖的主要内容是缅怀、凭吊纳西族祖先。进行祭祖仪式时,都要追忆祖先迁徙的路线,如木里、永宁、俄亚、洛吉、白地、大具、白沙、丽江等地。举行开丧、超荐道场仪式时,则要将死者的灵魂,从家中一站一站地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送至木里以北的祖先故地。其艰辛与虔诚,令人浩叹不已。洛克还认为,木里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纳西族有着重要的渊源联系。洛克一行从丽江到木里寺,经历了11天长途苦旅。最后两天,雪过天晴。翻越过最后一个关隘时,洛克的一个纳西随从突然指着远方兴奋地大叫起来:木里寺!木里寺!顺着随从的指向望去,洛克看见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海市蜃楼般从风雪后的荒原里凸现出来。木里寺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木里境内共有18座喇嘛寺,其中三大寺分别在木里、枯鲁和瓦尔。瓦尔在木里寺以北25公里处,有寺僧270人;枯鲁在木里寺东南40公里处,有寺僧300人。三大寺中木里寺最大,有寺僧700多人。木里寺也叫木里大寺。木里是一个宗教王国(黄教),弥漫着神秘、浓郁的宗教气氛。木里寺与藏族地区的多数寺院一样,依山就势而建,殿堂层叠,佛塔林立,经幡飘舞,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从结构和布局上看,整座寺院错落有致,雄奇壮观。洛克在日记里描述木里寺说:“木里寺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在建筑工艺上,都是藏、汉民族智慧的结晶。”木里寺不仅把藏、汉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而且抽象出无穷丰富的神秘空间。这种由低而高、由近而远、大气磅礴、内涵深邈的力作,只有神游在长天大地、高山巨川上的心智才构思得出来。
在气象森严的木里寺里,洛克见到了木里百姓至高无上的主宰——木里王项此称扎巴。木里王身高1.88米,体格魁伟,气宇轩昂,穿一身宽大的绣花藏服,一副王者姿态。洛克在日记里说:“我进去时,他站起来躬了一下腰,并示意我坐到放着不少木里珍宝的一张桌子旁的椅子上,他也在我对面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我无法看清他的面容——他背对敞开着强烈光线的窗子,而我脸上的表情,却被他一览无余。我相信,这样的安排一定是事前考虑好的。” 洛克还注意到,项此称扎巴的侍从一个个低眉折腰,诚惶诚恐,不敢正面看他们的主人;而洛克的纳西随从,不卑不亢,甚至比木里王的大总管还显得自然。洛克心里很满意—这些纳西随从,充分显示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一番客套后,木里王提出两个问题:统治美国的是皇帝还是总统?你看我能活多久?接着又问洛克有没有望远镜,他想看看更远的地方。洛克洞察了木里王灵魂深处关心的三个“问题”:对权力的欲望;对长寿的愿望;内心的孤独感。洛克机智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他又让侍从拿来几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美国的白宫,英国的温莎古堡,挪威的海湾。洛克在为木里王作解说时,木里王显露出一副神往的样子。洛克在木里呆了一个星期,拍摄了许多在今天看来十分珍贵的照片,其中有喇嘛、木里王、佛像和寺院。离开木里时,木里王送了一个金碗、两尊金铜佛像和一张豹皮给洛克。四年后,洛克再次到木里。洛克此行的目的,一是以木里为大本营,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考察四川境内几座著名雪山;二是兑现承诺再访木里。木里王见到洛克带来的《国家地理》杂志上洛克给他拍摄的照片时,竟高兴得爽朗大笑起来。木里王听说洛克带了两个纳西随从到美国去,兴致勃勃地让洛克叫来这两个纳西随从为他讲述美国的奇闻轶事。听纳西随从讲述完后,木里王十分惊奇:“世界怎么会这么大?种族怎么会这么多呢?难道它们比中国大吗?”洛克先后四次去过木里,每次都与木里王倾情长聊,共同进餐。
注:约瑟夫·洛克(Joseph F·Rock l884-1962)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洛克是美籍奥地利人,在他38岁时来到丽江,并在这里度过了27年的时间。
1928年3月,约瑟夫·洛克和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员来到木里,请求木里王帮助他到稻城贡嘎岭那片雄伟的山脉进行考察。当时,洛克给王秘书赠送了一枚两美元的金币,还告诉他,他们为木里王准备了珍贵的礼物。当谈到考察亚丁的计划时,木里王解释说,那一地区全名叫贡嘎日松贡布,根椐藏族的宗教,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央迈勇(文殊菩萨)、仙乃日(观音菩萨)分别住在那里的三座雄伟的雪峰之上。这三座雪山是贡嘎岭周围山民的山神。如果哪个外乡人胆敢进入这个地区,在被抢掠一空后会被杀掉。当时贡嘎岭地区的匪首叫德拉什松彭。由于木里王允许他经过自己的地盘去攻击四川境内的其他部落,因而他们关系较好。所以他很快亲笔给贡嘎岭匪首德拉什松彭写了信,信中措辞强硬,声明一支美国考察队要到贡嘎日松贡布周围科考探险。他要求并命令所有的土匪都不得打扰他们。不久德拉什松彭回信,同意洛克一行前来考察,并保证他们的安全。6月13日,洛克一行带着36匹骡子和马,还有21个随从,离开木里,经米译嘎山至苏曲河翻越稻城海拔4985米西沙山脉走进了亚丁境地。在亚丁境内呆了十几天。对境内的三座雪峰在原文里都一一进行了描述:夜幕降临了,我坐在帐蓬前面,面对着藏民们称为夏诺多吉的巨大的山恋。此时云己散去了,雷神的光彩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象是一只巨型蝙蝠的翅膀,谢热日峰这座外形象是一个巨大宝座,好像是供活佛坐在上面它真象是藏族神话中天神的椅子,在我面前的晴朗的天空衬托下面,耸立着举世无双的央迈勇雪峰,它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雪山。同年8月洛克先生第二次进入亚丁,又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考察。先后两次进入亚丁境地,洛克搜集了当地许多不知名的动、植物标本,绘制地图,还撰写了《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一文长达65页,有76张图片。其中彩照有43幅,他在文章开头激动地写道:在整个世界里,有什么地方还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者和探险者。1928年下半年,他打算再次探访亚丁贡嘎岭山脉。又一次寻求木里王的帮助。木里王欣然答应,并为他们第三次考察作了全部准备,还派了一名嗽嘛陪同他们。当他们尚未步入稻城境地的途中,一个信使带着木里王的一封信赶来了,而且还附有德拉什松彭写给木里王的信。木里王劝他取消计划,因为贡嘎岭首匪说他已经得知洛克到达木里的消息,如果洛克胆敢再次踏进他的地盘,他就不会听从木里王的意见,执意对他们进行抢劫,并杀死他们。他的理由是洛克一行惹恕了神山。就在他们两次对雪山进行考察不久以后,神山发怒了,大量巨大的冰雹打坏了地里的青稞。洛克深知强匪们的凶残和野蛮,便接受了木里王劝告。这样,贡嘎岭地区再一次关闭了。后来回到美国,洛克一直到临终时都有第三次到亚丁考察的愿望。为此,洛克成为历史第一个到亚丁境内进行探险的西方人,第一个在亚丁境内采集动植物标本、绘制地图、用彩色胶片和纪实文章将亚丁境内记载下来介绍给全世界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亚丁的照片和文章,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难得的素材。这本小说与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出版物迅速交溶,在欧、美、日等地掀起了波澜,并使"香格里拉"一词传遍全世界,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
约瑟夫·洛克--迷恋中国的探险家
约瑟夫·洛克1884年1月13日出生在维也纳,是一位贵族仆人的儿子。1905年21岁的洛克从奥地利移民美国,在夏威夷定居,他喜爱植物学,尽管没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的毅力使他成为了一名专家。小时候在维也纳图书馆里第一次接触到汉语,就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产生了兴趣。在他开始探险生涯之后,中国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更是强烈地吸引着他,于是他便热衷于在东方古国的崇山峻岭之中跋涉。从1922年到1949年,洛克来往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约瑟夫·洛克授聘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1923年至1924年被《国家地理》杂志派往中国,任命为"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云南省探险队长"。从1924年到1935年,洛克用9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和大量的黑白和彩色照片,将这个神秘国度带给了世界……约瑟夫·洛克一生是个不折不扣的探险家。1926年8月,他顺着一根竹绳滑过浪花飞溅的湄公河;1930年10月,他冒着暴风雪在山峰中穿行;他常常在海拔1000英尺以上的地方宿营;在职生活环境恶劣的村庄里,他也曾染上过可怕的痢疾,还要千方百计地躲避土匪的袭击,而他却不仅仅是个探险家,他曾为很多人治病,在他的帮助下,一些人摆脱了被蒋介石军队"抓壮丁"的厄运;他曾把自己从美国带来的洋玩意儿留给村民,甚至还在一个村子里训练出了一个西餐的厨师……洛克非常热衷于纳西文化,在他开始远征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纳西僧人,洛克在这些僧人的帮助下开始翻译象形文字写成的、讲述纳西族历史的纳西古书。他最终完成了两部有关纳西历史的著作,还有一本厚达1094页的纳西文字典。1949年7月,洛克离开中国,回到夏威夷,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采集植物标本和研究纳西学、纳西语言上,他把纳西文字典交给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想在他79岁生日时看到字典的出版发行,可是,1962年12月5日,他因心脏病发作在家中离开了人世……美国国家地理的中国渊源,已经成立117年的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会刊《国家地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几千万读者。《国家地理》每月以20多种文字同时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刊物之一。在走过的117年时间里,《美国国家地理》与中国也有着不解之缘,虽然《国家地理》每期杂志只有5个专题内容,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有关中国的报道就多达254篇。在1897年一篇讲述欧亚铁路的文章里,中国东北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家地理》杂志1910年11月刊登的第一幅彩色照片也是在中国拍摄的,这些图片和文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方方面面。83年前,约瑟夫·洛克同样也是在得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赞助后得以进入其梦寐以求的中国云南省进行科学探险活动,并发现了香格里拉。
日前,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经典摄影作品中国巡展"首站长沙站正式拉开了展览的帷幕。这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及著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办117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规模摄影精品巡展,长沙的大众迎来了难得的亲眼目睹美国国家地理经典作品的机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