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所有人都具备「通感」 | 2013-05-18 21:15:59 (被阅读 897 次) | | 2011-11-22 07:02
据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发布的消息,该校心理学系的茂尔(Daphne Maurer)教授最近发现,一般认为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有通感,是所有婴儿都具备的。茂尔在今年11月6日的美国通感协会年会中,发表了她的此项研究。
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被称为「通感」。但由于这种现象的罕见与缺乏科学解释,有些人认为这是病态的表现,有些人又说它是甚么特异功能。
茂尔解释说:「还在学走路的小孩感受到白球的声音较高,黑球的声音较低,与具通感能力的成人一样。随著人的成长发育,大多数人的通感就遭到抑制。」具有通感能力的人长大后以为所有人感知世界的方式跟自己一样,在他们提出像「她有个橘色的名字」这样的意见时,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感觉不同于别人。如此,通感也许和其它很多人们所谓的特异功能一样,原来是人的本能,现在被一些「无能」的人认为是病态,也是一种悲哀。
通感人的世界多姿彩
具通感功能的人生活一定比我们这些「俗人」来得丰富多采,「时代杂志」2001年5月21日曾报导,台湾中央大学英美语文学系副教授杜尚(Sean Day)每次听到凄绝的萨克斯风乐声,眼前就会出现一堆亮紫色的蛇形在空中扭动。口琴的声音就好多了,是看起来比较舒服的浅绿色,叮叮咚咚的钢琴则会带来一片蓝色的薄雾。食物也是色彩缤纷的。杜尚吃芒果冰的时候,墙壁会呈现莱姆绿,还有一阵阵樱桃红的条纹涟漪。 历史上许多艺术家这种「彩色听觉」的能力,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 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乳交融的构想」。他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C调-256次-红色,升C调-277次-紫色,D调-298次-黄色,升D调-319次-森林的钢铁之光,E调-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F调-362次-暗红色,升F调-383次-水蓝色,G调-405次-偏玫瑰红的橙色,A调-447次-绿色,B调-490次-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际」的理由删除了。但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像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