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汉持有双枪,工作人员前去收缴遭到拒绝,老汉:粟裕送我的 | 2022-07-13 10:58:36 (被阅读 360 次) | | | 多弦新闻转载 快讯2022-07-13
枪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在我国是禁止私人拥有枪,一旦有人非法持有枪械,会被判刑。可在战争时期,枪是一名军人安身立命的武器之一,是军人的第二条生命,军人是合法拥有枪械的。对于一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来说,他们对枪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常地复杂。那些老兵在枪林弹雨中走过,一把枪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是他们在战场上杀敌的利器。自从我国法律规定禁枪后,许多人把自己收藏多年的枪支上缴,做一个守法的公民。近年,一位96岁的老者,他持有双枪,引起了当地工作人员的注意。按照规定,工作人员正要对老者的双枪收缴时,遭到了老者的拒绝。这位老者叫滕西远,是一位老兵,他之所以拒绝上缴双枪,给出的理由是:这把枪是粟裕送我的。这位叫滕西远的老者,与大名鼎鼎的粟裕有什么关系呢?他的双枪最终有没有被收缴呢?多次立功的滕西远.1925年,滕西远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小时候过得很苦,经常食不果腹,家中父母双亡,早年和两个哥哥相依为命。长大后,受到两个哥哥的影响,年仅13岁的滕西远毅然选择了参军,成了莱东县大队的一员。当时正是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中华民族不愿意做亡国奴,拿起武器与敌人拼死搏斗。滕西远参军后,“杀敌卫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滕西远,年龄虽小,面对敌人可不含糊,敢打敢拼。1940年,日军来到滕西远的家乡扫荡,在那里抓走了不少参军抗日的人,滕西远因熟悉当地地形,身材瘦小,没有引起日军的注意,侥幸逃走了。滕西远在逃跑的路上,与几名同伴伏击了一名落单的日军,将他杀死后拿走了日军腰上的匕首。滕西远对从日军身上缴获的那把匕首非常重视,直到如今,他依旧保存着。同年,日军再次疯狂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滕西远在一次战斗中枪里的子弹打空了,日军冲了上来,一刀下去捅伤了他的胳肢窝。面对凶残的日军,受伤的滕西远并没有怕,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心一发狠,拿着刺刀向日军捅了过去,将眼前的敌人杀死了。那次战斗,滕西远表现出色,立了一等功,部队领导奖励了他一把匣子枪。这把匣子枪对滕西远来说意义非凡,见证了他抗日杀敌的过程,直到如今,滕西远依旧时不时拿出来用毛巾擦一擦。每当滕西远擦枪的时候,他总会想起曾经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为他们流泪。解放战争时期,滕西远是华东野战军的一员,担任炮兵连长一职。1947年,在一次战斗中,滕西远奉命围歼在山东南麻地区的一股敌人。那天,滕西远发现山沟沟里有一股敌人,他并没有慌张,而是用一把手枪,一把步枪和三颗手榴弹先发制人,打了敌人一个埋伏。滕西远先是用手榴弹吓唬敌人,然后开枪向部队传递消息,后方部队听到枪声后,几个营的兵力围了上来,将这股摸进来的敌人消灭掉了。如果不是滕西远事先发现这股敌人,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部队在召开庆功会的时候,授予滕西远一等功。滕西远多次立功,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在华野的庆功大会上,粟裕也参加了。粟裕拿着一把枪,奖励给表现优秀的滕西远,并且亲自把枪挂在了他身上。在大会上,粟裕高度表扬了滕西远,称赞他是“孤胆英雄”。解放战争胜利后,朝鲜战争爆发,滕西远没有选择安逸,加入了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滕西远在一次与美军的战斗中,敌人的坦克太多,挡住了志愿军部队前进,滕西远挺身而出,拿起炸药包,匍匐前进,接近坦克,将炸药包挂在敌人坦克上,然后迅速躲避,一声爆炸,一辆坦克被炸。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滕西远成了爆破英雄。从朝鲜回国后,滕西远在组织的安排下,一直在莱芜工作。滕西远的额头上,有他战争时期留下的伤疤,据他自己说是炸弹爆炸时炸伤的,能活下来是幸运的。滕西远有两把枪,一把是粟裕送给他的,一把是立了大功组织上奖励他的,还有许多战利品,滕西远保存得很好。如今,我国法律规定,个人不能持有枪械,当工作人员来到滕西远家时,滕西远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非常配合,拿出了自己的双枪。这把枪对滕西远来说是荣誉,他并不希望被收走,况且枪里没有子弹,已经没有威胁。工作人员也不敢擅自做主,了解了这把枪的来源后,并没有急于收缴滕西远的枪,而是请示了上级,说明了滕西远的特殊情况。很快,对于滕西远是否能继续收藏自己手枪的相关意见下来了,上级觉得滕西远情况特殊,按照特殊情况办理,准许他私有枪支。滕西远是革命老兵,他收藏的枪还是粟裕送的,意义重大。我国在人文关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出于对滕西远老兵的尊重,并没有按照死规定办事,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让这位老英雄寒心。没有滕西远这样的革命战士,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双枪对滕西远来说意义非凡,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的确不应该被收缴。如今,像滕西远一样经历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时期的老兵多数已经逝世了,滕西远年事已高,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看一看如今祖国的大好河山,想起曾经浴血奋战的场面,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