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是一个大错误?178年后萨沙乱谈林则徐-178年前的今天,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事实证明,虎门销烟并没有禁烟成功,反而让中国背上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开始了半殖民地的百年 | 2017-06-02 21:55:21 (被阅读 1078 次) | | | 2017-06-03 00:27:44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零七期】(历史系列第109讲)
178年前的今天,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事实证明,虎门销烟并没有禁烟成功,反而让中国背上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开始了半殖民地的百年国耻。那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听萨沙说一说吧。
第一,鸦片在当年的英国并非毒品
很多人认为当年英国佬很先进,完全错了。
当年清朝北京的老百姓,进入英国伦敦可怕的贫民区,立即就会说:这是什么鸟地方!
同样道理,在19世纪的英国,鸦片这种麻醉品并不是违禁物,而是日常用品或者说药物。
英国历史记载:英国医学家把鸦片当作医治百病的“万灵药”。纵观整个19世纪,鸦片在英国的广泛地应用,就像今天的阿士匹林或扑热息痛一样。在1831到1895年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英国穷人滥用鸦片的情况尤其严重,用以减轻农业劳动的单调与繁重,以及疟疾、热症、风湿、神经痛和肌肉痛。除此以外,当时英国民众也可轻易地从药剂师、杂货店、书店、甚至流动小贩购买到鸦片。当时英国市场还出售含鸦片成份的“婴儿保静剂”。为了减轻育儿的负担,英国贫民区的母亲、保姆、甚至育婴堂都乐意让孩子喂食。在维多利亚时代,几乎每个英国人都在他们生命的某一段时期服用过鸦片,服食鸦片就像喝酒或抽烟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想像鸦片在英伦三岛的泛滥程度。
直到1868年英国才制定《毒品药店法案》,开始限制泛滥的国内鸦片贸易。不过,完全取缔鸦片,则是1914年了。
英国国内无论销售鸦片还是使用鸦片,均不违法。那么,英国对外进行鸦片贸易,自然也不违法。
第二, 满清鸦片盛行的根源不在洋人
清代禁烟并不是从林则徐才开始的,已经有几十年历史。1821到1834年短短13年时间,清政府就曾经有8次禁烟运动。为什么始终禁不了烟?
很简单,吸毒的人太多。
早在嘉庆时期,嘉庆皇帝就发现贴身太监有不少抽大烟的。
到了道光时期,道光皇帝自己都抽大烟。皇宫尚且如此,民间就更夸张了,贩夫走卒甚至僧尼都有抽大烟的。
林则徐在奏折中曾说:地方官吏吸食者已达十之八九。
那么,戒烟容易吗?
并不容易。
大臣许乃济认为:吸食鸦片之瘾如食欲一般,是戒不了的。大清禁烟禁了几十年,禁令越严,吸食者越多,几乎遍布天下。
许乃济的说法有些偏颇。鸦片中含有的生物碱不算很高,相对吗啡、海洛因还是容易戒掉,但难度仍然不小。中央苏区时代,红军曾帮一些俘虏的大烟兵戒毒,采用了较为科学的医疗方法,却也费了很大的力气。
而这些战俘还是年轻力壮的壮年人,是比较容易戒毒成功。如果是老年人或者妇女,就更难戒掉。
客观上,清朝存在高达数百万的吸毒人群,官方又缺乏有效的辅助戒毒手段。那么,鸦片需要量就是巨大的,存在巨大的买方市场。
既然有人买,那么必定有人卖。
满清从上到下的腐败,也为鸦片贸易提供了渠道。
鸦片贸易的巨大利润,成为一个灰色的利益链,无数人涉及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阻碍禁烟的不是洋人。
洋人容易对付。别的不说,在大清国内普遍戒毒,将鸦片关税提高几倍,再严查走私,洋人恐怕就要转行做别的了。鸦片不赚钱,洋人也可以卖别的,卖合法的商品也没问题。
但对于这条鸦片贸易利益链上的满清官吏来说,尤其是拿大头的政府高层官员、实力派巨商、贵族保护伞来说,他们是无论如何不愿意丢掉鸦片这个聚宝盆的。如果洋人不去卖鸦片,而合法的卖其他商品,他们就没法借机敲诈了。
这些官吏甚至上面的王公贵族,才是真正维持鸦片半合法地位的幕后推手。
禁烟搞了几十年,毫无成果。满清大小官吏都明白,这样禁是禁不了鸦片的,那么不如随大流捞一笔。上到林则徐这个级别高级官员,下到普通缉私船水兵,从天津到南京到广州,人人涉及其中。
英国鸦片商人对此见怪不怪,把行贿的花费当做鸦片销售的合理支出。
所以,当林则徐宣布禁烟的时候,英国人根本没当回事,以为又在敲竹杠了。
没想到,英国人通过中间人(中国商人)行贿林则徐的时候,发现他不收钱,才觉得奇怪。
英国商人上下一致认为林则徐有病:哪有不收钱的清政府官员?
第三,林则徐禁烟是柿子检软的捏
其实,林则徐是很为难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林则徐很像《红楼梦》里面的贾雨村,都是没有根基的底层民众,依靠科举出人头地。
虽暂时混的不错,如果没有满清贵族和官僚集团的支持(也就是《红楼梦》里面所谓的护官符),林则徐在官场一定是玩不长久的。
林则徐基本只受到道光皇帝一个人的支持,其余几乎所有势力均不赞成戒烟,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林则徐来禁烟显然是很危险的。
这个大难题摆在林则徐面前。
他是个聪明人,自然很清楚一个道理:禁烟首先要在满清内部查禁,消灭吸毒人群,消灭腐败官吏制度造成的鸦片走私潜规则,不然绝对不可能成功。
可惜,林则徐只是负责禁烟的钦差大臣而已。他能改变清政府整个国家制度?他能对抗这个强大的利益链?都是不可能的。
林则徐强行去搞,就是蚂蚁撼大树。必定失败不谈,恐怕自己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可是,道光皇帝已经下令让你去禁烟,君命难违。
万般无奈之下,林则徐只能柿子捡软的捏,转为用强硬手段对付卖鸦片的英国商人。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商人总体是比较软的,不难对付。
第四,洋人是软柿子吗?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洋人在中国是饱受歧视的,类似于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黑人。
洋人的男人叫做夷人,蛮夷,是一种蔑称。洋人的女人叫做番妇,也是蔑称。
在当时中国人看来,洋人压根就不是人,是猪狗猴子之内变得。
大家都读过《鹿鼎记》吧。韦小宝老妈通杀汉满藏回蒙五族男人,就是不和洋人睡。
为什么?当年看来,洋人比妓女还卑贱,同洋人睡了就变成了韦春花口中的“烂婊子”!
洋人被允许在广州做生意,但受种种限制。不但女性家属不能到广州同住,只能留在船上或者澳门,连洋人男人也不能随便出门,甚至不能坐轿子。
来中国做生意的洋人,为了赚钱不惜忍气吞声。
在虎门销烟的10年前,清政府就给洋人过一次类似的下马威。仅仅因为东印度公司高级经理携带妻子进了广州城,广州政府竟然派兵将商馆包围,要求所有洋人三天内立即滚回船上或者澳门去。洋人大惊之下,也派出一些水兵保护商馆,还提出抗议说不能携带家属不人道。
最终还是以洋人灰溜溜撤走水兵,匆匆离开广州为结束,番妇一样不能进城。
前车之鉴在此,似乎洋人比现有的满清贵族和官僚集团容易对付,是软柿子了。
第五,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林则徐擅自使用强硬手段,自然是欠考虑的
英国佬的鸦片数量巨大,共有200多万斤,价值高达1100万银元。关键在于,鸦片贸易在英国是合法的。一旦清政府使用武力打击这些英国商人,英国政府就有可能出面保护商人的合法生意。
那么,就很可能爆发战争了。
在这种情况下,稍有智商的人都会权衡轻重,看看究竟能不能打赢。
如果你完全没有把握打赢,还这么搞,岂不是找揍吗?
萨沙认为,林则徐禁烟完全正确,也是应该的。但不顾敌我军力对比,擅自采用强硬武力手段,就属于欠考虑。
至于出兵包围英国人居住区,还出军舰驱逐澳门英国人甚至开炮,就更属于胡来。
诚然,1840年火枪相对弓箭没有什么压倒性的优势。但英国军舰和火炮,相对满清那些百年不能进步的水师和炮台,还是有绝对优势的。
以八旗兵和绿营兵听到炮声就撒丫子跑的战斗意志,根本就没法打。
结果呢,堂堂80万军队的大清,被区区几千洋兵从广州打到南京,丢盔弃甲,每战必败。
本来也就是贸易争端,最多也就是小型军事冲突,莫名其妙搞成了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禁烟没禁成,还签订一堆不平等条约,光是赔款就有2100万元,这不是搞笑吗?
显然,林则徐缺乏政治远见,也缺乏对英国军力的真正了解。
如1839年9月林则徐给皇上的奏折说什么:“洋人士兵打着绑腿,腿不能弯曲,上岸就不能作战”实属荒谬和奇谈。
第六,林则徐和他的军官谎报军情也是存在的
英国远征军对到来之前,林则徐曾经和义律的3艘军舰胡乱打过几次。
基本都是双方都无伤亡,虚张声势一通。英军明明毫无损失,林则徐上报是击沉英军军舰几艘,打死打伤几十人,打赢了。
所谓瞒上不瞒下,是满清官场常例,也不算稀奇。
关键在于,这不是平时的小事,而是谎报军情的大事,危害就太大了。
这些假消息,让道光皇帝瞬间兴奋过度,认为洋夷没什么了不起。道光皇帝随后下定决定,采用强硬政策驱逐洋人。
这导致了之后一连串的惨败。
第七,林则徐没有成功查禁鸦片
即便虎门销烟,只是提高了鸦片价格而已。
鸦片贸易在中国已经几十年,各种利益人群怎么可能突然收手。
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鸦片的输入量有减少,却根本没有断绝。
相反鸦片价格暴涨,一箱鸦片价格从原本的600元涨到2000甚至3000。
吸鸦片的烟民对禁烟非常抱怨,认为唯一变化就是鸦片贵了。
这种情况出现,仍然是林则徐欠考虑,或者说他已经无能为力的。
第八,禁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对比民国和新中国禁烟的漫长历程,戒烟这种东西涉及很广,需要政府动用全国之力,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即便是新中国,也是到1957年才彻底肃清了国内的毒品种植和生产。
依靠一个人,哪怕他是上帝本人,也断然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武力手段,在一二个月内完成禁烟大业。
这是基本常识,林则徐却去打破它。
萨沙认为,这并非林则徐天真,而是道光皇帝的天真。
满清的皇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零七期】(历史系列第109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