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外交家 中国原副总理钱其琛逝世 享年90岁 1997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2005年11月被授予蒙古国最高勋章——“北极星”勋章,以表彰他 | 2017-05-10 21:55:45 (被阅读 960 次) | | | 钱其琛(资料图)
May 10, 2017, 11:49 AM
【侨报网综合讯】5月9日,中国原副总理钱其琛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钱其琛是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外交家,长期活跃在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外交舞台上。
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同志,因病于2017年5月9日22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艰难时期。当时,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对华实施一系列制裁。又时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时电闪雷鸣,乌云翻滚,颇有“黑云压城”之势。
从1988年出任中国外长,到2003年在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休,在中国外交史上最错综复杂、变化频繁的时期,钱其琛执掌中国外交前后达15年。
作为外长,钱其琛身处惊心动魄的外交博弈第一线,先后访问了一百多个国家。面对严峻的挑战,他沉着冷静、敢于斗争,赢得各方赞誉。
从2003年3月份开始,钱其琛着手写书,用5个月的时间写完了20多万字的书稿,分别回顾了对苏关系正常化、对柬埔寨问题的解决、海湾战争前夕的斡旋、跟印尼复交、同韩国建交、1989年后中美关系的博弈、苏联解体、同非洲的外交关系、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与港澳回归共十个主题。这便是著名的《外交十记》。书中另附钱其琛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五篇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外交十记》开创了中国国家领导人退休后出版回忆录的先河。
“他(钱其琛)确实是开了先河。”中国前驻古巴和智利的大使王成家说。他认为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退休后第一次出版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回忆录。
据大陆媒体报道,不过钱其琛却特意强调要淡化他的个人色彩。出版社原本建议书名为《钱其琛回忆录》,这个建议被拒绝。钱其琛个人非常喜欢《浮生六记》、《干校六记》两本书,希望自己写的书也平实一些,于是改成了《外交十记》的书名。
《外交十记》封面,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1月(网络图)
《外交十记》第一章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钱其琛是最早的“外交部发言人”,在推动中苏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他只说了简明扼要的三句话,影响深远。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虽不乏对中国的攻击,但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了中国对台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
邓小平同志打电话到外交部,指示立即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做出反应。外交部随后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七八十位中外记者受邀出席,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也就成为了首位新闻发言人。
他发布了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此后钱其琛作为中国政府特使与苏联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每年都举行两轮政治磋商,钱其琛戏称其为“扯皮”:虽然达不成任何共识,也比互不往来要好,扯皮多了,交往也就慢慢多了起来。在经过十二轮政治磋商后,两国终于结束了几十年来的不正常状态。
1990年8月2日,海湾地区风云突变,伊拉克悍然侵占科威特。萨达姆拒不执行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撤军的决议,美、英等国调兵遣将,战争一触即发。中国决定派钱其琛外长出访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伊拉克,争取和平解决危机。
钱其琛11月6日出发,13日返京,行程2万公里,穿梭于海湾和中东地区,会见了六国元首、外长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举行了15场重要会谈,会谈总计30多个小时。
他熟练地运用外交智慧,简明透彻地向各方说明中国对海湾危机的立场和政策,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奔走,引起巨大国际反响。这次出访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钱其琛在任外长期间,还参与了香港、澳门回归的外交谈判。自1993年7月,他又主持了两地成立特别行政区的预备工作,此后还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分别出席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政权交接盛典。回忆1989年后中美关系博弈的“黑云压城城不摧”一章,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学者都视其为全书的精彩华章。钱其琛在书中透露: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曾于1989年7月1日派秘使斯考克罗夫来京与邓小平会谈,希望取得中国对白宫相关举动的谅解。有趣的是,斯考克罗夫与老布什在后来合著的《变革的世界》一书中描述说自己在乘坐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差点被中国军方打下来的故事。钱其琛以轻松的语调纠正说,那不过是秘使先生的人为想象,此前中美双方对于这次秘访已作了充分沟通,空中通道一路绿灯。对于《外交十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我读来其乐陶陶,作者任公职的岁月正处于中国当代历史上至为关键的几十年,作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决不可以低估,我相信《外交十记》将会引起美国读者的浓厚兴趣,并将对加深我们两国之间的理解、合作与友谊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在一封信函中评价此书说,这部书触及了我们时代许多最重大的外交事件,将为我的藏书增添一部宝贵的书籍。
人物简介:
钱其琛,男,1928年1月生于天津市,江苏嘉定(现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曾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2年至1945年钱其琛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
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
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
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
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
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
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
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钱其琛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
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
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
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主任。
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
1997年9月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任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
2000年1月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7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2005年11月被授予蒙古国最高勋章——“北极星”勋章,以表彰他长期以来为发展蒙中关系所做的贡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