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33年(1907年)创建最早吉林市第一中学校(吉林中学) | 2014-09-14 21:44:45 (被阅读 1142 次) | | 多弦新闻报道:2014-9-15
吉林市第一中学校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33年),由候补直隶知州王文珊(少石)创办,初名为吉林中学堂,从满清中学堂的81名学生,1978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3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26万㎡,建筑面积13.6万㎡,现有84个教学班,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工345人,全校具有国家、省、市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办学宗旨是“为每一位同学的终身幸福奠基”。
学校坐落于松花江畔(松江南路1号),曾迁址六次,现校区占地面积28.5万㎡,建筑面积13.6万㎡。学校现有91个教学班,在校生5千余人,教职工390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首席教师7人,高级教师120人,国家级优秀教师8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各类优秀教师52人,市级各类优秀教师115人。全校具有国家、省、市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学校连续多年包揽吉林地区高考理科前十名。前后培养出了马骏(北京市委组织部长、革命烈士)、祝铭山(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首任一级大法官)、范士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长征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马宗晋(中国中科院院士、国家地质构造学和地震预报著名科学家)、周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超导专家)、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等几十位革命领袖、国家领导人、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建设事业的高精尖人才.
早在建校之初的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兼任吉林中学堂和满蒙两科监督的顾德宝就制订了《中学堂创办章程》,规定了学校管理规范,确定了“敦品励行,热心向学”的校训。秉承这一校训,吉林中学堂从创办之初就固守“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智育体育而外尤宜注重德育”的信条,注重在师生中敦进品德、激励作为,树立风气,培植传统。学堂开学仅四个月,“教职各员各能尽其职司,相助为理,而学生等亦复循循规矩,争自磨砺,略无嚣张之习”。这种严谨治学风尚,使得学校从诞生之日就处于很高的起点,为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吉林一中建校百年誌
吉林市第一中学校始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一九○七年初,适清廷废科举,建学堂,奖留学,以图教育振兴。生员孙树棠、赵铭新、聂树清、巴扬阿、吴玉森留学归来联名致信吉林提学使司阐明教育之道“至为枢纽者实在中学”,倡言建立中等学堂。钦命署理吉林提学使司之提学使吴鲁从速批示筹办。委候补直隶知州王文珊为首任学堂监督,选教职员九人。省内招收首批官费生四十人,自费生四十一人。是年三月二十九日,吉林省最早官办普通中学——吉林中学堂成立。四月一日暂借东关小学讲堂开课。择学务公所东侧学院街志士胡同满洲菜园空地修建校舍。六月附设满蒙文科。七月第二任学堂监督顾德保就职,拟《吉林中学堂创办章程》,立“敦品励行热心向学”训条,学制五年,学科十二。后张灏、李庆铭、沈兆祎、殷世奇历任学堂监督,扩充学务,严肃学业,黾勉进步。堂内学风蔚然,根柢深厚,成为“全省学堂之模范”,“吉省教育之中坚”。此间兵工专家王国香、农垦专家王朴山、外交家王家祯、文物学者庄尚严、旅日华工领袖王希天、爱国名士李光汉就学。
一九一二年改称“吉林省立中学校”,学制四年。次年又称“吉林省立第一中学校”。取中西合璧之径,开全省教学革新之先。力主“手脑并用”、“体智并重”。一九一八年教员二十二,学生二百四十七。此间历孙树棠、何德成、韩锐、赵仲仁、黄保极五任校长,革命先驱马骏、创造社诗人穆木天、爱国将领王以哲、矿业专家张莘夫、画家关广志、社会学家胡体乾、国文学者李鼎彝就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