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晚年邓小平3次力荐刘华清进入中央决策层 | 2013-12-19 10:24:00 (被阅读 1025 次) | | | 图片: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同刘华清同志亲切握手。(资料图)
2011年1月14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逝世,享年95岁。晚年的邓小平在事关民族振兴大计的关键时刻,曾三次力荐刘华清,使其进入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国际权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请看《党史博览》刊吴殿卿的文章。
邓小平指着刘华清对大家说:“调他来,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
1987年11月18日上午,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刚上班即接到军委通知:到景山后街邓小平同志居处开会。
半个多月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三届一中全会。在这次会议前,邓小平提出了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的请求。全会经过慎重讨论和研究,同意了他的辞呈,但仍然选举他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今天开什么会,通知没有说。刘华清猜想,或许是军委班子变动后,要各大单位领导汇报一下情况、部署一下工作吧。
这是一次小型会议。几乎同时到来的还有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等人。
大家落座后,邓小平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问:“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下了没有?”杨尚昆答:“下了,都已经签了。”“老帅们看了没有?”“正在几位老帅那里传阅。”邓小平转而对刘华清和洪学智说:“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来,担任军委副秘书长。”
是年,刘华清已满71岁。随着近年来党政军都在强调领导干部年轻化,他已做好了退休的思想准备,猛然听到这个消息,大感意外。邓小平似乎察觉了什么,转而指着刘华清对大家说:“调他来,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听了邓小平的讲话,刘华清很激动。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高层会议,简短、务实,加之小平同志那种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领导风采,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坦率讲,我是七十出头的人,历阅过人间万象,也指挥过千军万马,但每次见到小平同志,都会从心底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感。我在做好退休准备的时候,却突然被委以重任,不由得百感交集。我很清楚,在一个平稳发展的国家里,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不应该继续占据高位。但中国情况特殊,改革开放不久,社会变化急剧,经济和政治体制都需要在摸索中不断调整,社会也需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老同志的威望和经验能起到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同样清楚的是,小平同志对人民军队充满无限厚爱。他在考虑军队的接班人和长远建设。今后的工作方向已经明确,我别无选择,唯有埋头苦干,鞠躬尽瘁。”
11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军委人事调整的决定正式发出: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兼任军委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任军委副秘书长。同日,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任命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为总参谋长,任命北京军区政委杨白冰为总政治部主任,任命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赵南起为总后勤部部长。
刘华清“古稀之年又换上了绿军装”。由于海军司令员人选一时没确定,他依然负责海军的全面工作,直至翌年1月14日副司令员张连忠任海军司令员的命令下达后,才离开海军正式到军委上班。
调整后的军委班子,工作格局较过去有了较大改变。军委日常工作由杨尚昆、洪学智和刘华清三个人研究处理,对各总部、各军兵种起领导作用。两位副秘书长也可以主持开会,研究工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起协调三总部的作用。
此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近十年。军队改革工作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积累问题较多,加之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少。谈到恢复军衔制,重新评授军衔时,邓小平曾这样说:“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交给新的军委主席。”“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是交不了账的。这就是说,我们这些在部队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对部队是不好交代的。这是第一件大事。”其实何止军衔问题,体制编制调整、干部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等许多问题,处理起来都非常棘手。
刘华清了解部队实际,理解邓小平的想法。到军委工作甫始,他便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与洪学智一起,组织各大单位对军委《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草案进行论证、调整,为部队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作出部署。继而,在邓小平等军委首长的领导下,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草案)》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的贯彻落实,使军队干部管理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邓小平对江泽民等政治局常委说:选刘华清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
1989年11月6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刘华清以中顾委委员的身份列席了会议。
会议开幕的当天,印发了军委主席邓小平9月4日与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以及杨尚昆、万里等同志的谈话要点。中心内容是:邓小平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江泽民任军委主席,杨尚昆兼任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任军委秘书长。
要点稿基本上是记录整理的邓小平的原话。邓小平说:“党要管军队,因为军队始终是党的。”“军队是党的军队,当然也是国家的军队。”“我们军队要成为一个听党的话的军队。我们的传统是军队不能搞集团,不能搞小圈子,不能权力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军队任何时候都要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选人也是要选听党的话的人。军队不能打自己的旗帜,所以,既然变动军委主席,也要考虑军委组成人员和工作机构问题,连同我的问题一同解决比较好。我提议江泽民当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过去与军队联系少一些,但也不是没有联系,他当主席比较顺。”
关于军委以后的工作,邓小平说:“主席要有助手,就是副主席、秘书长。有两三个助手,他这个主席就好当了。有事可以找人办,否则什么事情都要主席出面那受不了。军队工作也是很多的呀!尚昆这届不退,现在一下变动太多不好,稳定军队是很重要的。刘华清当副主席,杨白冰当秘书长。刘华清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我们军队中老干部四方面军的占大多数,这个副主席要是四方面军的。刘华清是四方面军的,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较年轻力壮一点的,身体好,是能听党的话的。当然,听党的话的人多得很,但是他几个条件都具备,我比较倾向这次加一个副主席,搞一个新秘书长,作为泽民同志的主要助手。”
看了谈话要点,刘华清很是吃惊。如果说当初任军委副秘书长他没有想到的话,这次更没有思想准备了。谈话稿已下发、传达,亲自去向邓小平说明自己的想法已来不及了。他立即给邓小平办公室的同志打电话:请向邓主席报告,我难以胜任,还是选别人好。
邓办的同志回答: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
11月9日下午,全会通过了《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根据邓小平提议议定的中央军委人事安排:主席:江泽民;副主席:杨尚昆、刘华清;委员:杨白冰、秦基伟、迟浩田、赵南起。
中央军委成员7人中,江泽民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杨尚昆是国家主席,杨白冰、秦基伟、迟浩田、赵南起分别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只有刘华清是专职做军委工作。军委新班子组成后,江泽民在首次会议上做了明确分工。他说,军队的事情要讲效率,不能延误时机,重大问题要提交中央常委会讨论,军委常务会议由刘华清主持。刘华清深深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他当即表示:要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做好江主席的助手。有问题时,先向杨副主席请示,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江主席。
刘华清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受命承担了多项重大任务的领导工作。长期做装备科研工作的实践,使刘华清对世界军事科学发展形势和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存在的问题、差距了如指掌。他曾说:“在军委工作期间,军队的装备发展,一直是悬在我心里的重大问题。”
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刘华清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用最先进、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武装军队,作为军队装备建设的指导方针。他始终高度重视军事科研队伍建设,不失时机地部署军事装备的科研任务和目标,同时十分注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开展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刘华清于1990年5月31日至6月14日率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并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军事技术合作的协定》、《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等文件,为新形势下军事技术引进奠定了基础。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也承担了一切条约、债务方面的全部责任。中苏原先议定的合作项目俄罗斯不仅依约履行,还逐步扩大了合作项目。实践证明,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对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更新和军事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前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军队官兵中也有不小的反应。刘华清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江泽民主席总的要求,从抓党的建设入手,加强官兵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军部队始终保持思想稳定和高昂的战斗精神。邓小平对刘华清在这期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他几个方面的工作,措施方法得力、对头,是成功、有效的。
中共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就军委人事安排问题给政治局写了一封信
邓小平从军委主席职务上退下来后,仍然密切关注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方向,关注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关注着中国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他异常重视军队上层人事调整,重视部队建设。为此,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前的1992年10月6日,邓小平给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信,集中谈了自己对中央军委工作的想法和关于人事安排的建议。
在信中,邓小平首先讲了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的设想:建议刘华清以军委副主席身份进政治局,并增加张震为军委副主席。他说:“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据我了解,刘华清、张震同志最熟悉军队。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要在全军范围内选拔一批40岁到50岁的人,
放到一定的岗位上进行培养。”“军队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这点十分重要。”
中央政治局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10月19日,十四届一中全会选出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刘华清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从此,刘华清进入了党的最高决策层。
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过了65年的光辉岁月。久经战争烽火的开国将领们大都先后退出了军事舞台,刘华清与张震是全军官兵中仅有的两位红军时期入伍的在役军人。邓小平在会见新一届军委领导时,谆谆叮嘱他们:“一定协助江泽民同志,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各级领导班子要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这几年的任务,主要就是做这件事,选择接班人。”“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刘华清明白,这是邓小平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最后的政治嘱托。刘华清记在心里,也贯彻在工作实践中。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说:“回想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这几年,我花精力最多、下工夫最大的还是干部工作、军事斗争准备和发展装备三个方面。”
1992年12月9日,刘华清外出视察部队回到北京后,看到了江泽民于3日晚写给他和张震的一封信。信中,江泽民谈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要求刘华清、张震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注意观察研究,充分估计国际斗争的复杂性,对军队武器装备发展,提出要有符合实际的“撒手锏”。随信,附了邓小平谈话的要点。
邓小平的谈话不长,中心思想是抓住机遇,发展武器装备。这是刘华清考虑已久的问题。他曾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使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就必须依靠发展高新技术,用最先进、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武装军队。”此后几年里,他不仅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承担了“要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把中国的载人飞船送上天”的任务,而且不时深入科研部门直至相关工厂,与科研、工程人员共商现代化武器装备发展大计,指导新型飞机、战舰等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在不长的时间里,多种高科技含量的武器装备先后投入使用,使军队实际战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武器装备、战争样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完全被打破,国际政治形势也更加复杂。基于这一现实,刘华清遵照江泽民关于要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指示精神,对如何应付突发局面,打赢现代化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1993年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刘华清通过对国际政治形势和现代战争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军队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六项原则:一、注重质量建设;二、突出重点;三、加强综合配套;四、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改革;五、坚持长期建设、分步实施;六、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他提出:“在战备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对情况的掌握和研究,制定完善的作战预案,有重点地发展先进武器装备,改革军事训练,提高后勤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深化军事科学研究,在这几个方面落实,以求新的突破。”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各总部密切协同,强化部队的军事训练,先后组织陆、海、空三军在东南沿海方向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军事演习。这些演习不仅提高了部队现代化作战能力,同时有力地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敌对势力的侵略阴谋,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1997年2月19日,为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繁荣事业贡献了一生的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北京逝世。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选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领导机构。至此,刘华清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军人,即红军老战士代表,完成了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光荣地退出军委领导岗位。
是年,刘华清已近81岁高龄,在军委领导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0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