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实重行 宏大湘学——专家学者热议湘学及其当代价值 | 2013-05-31 20:38:32 (被阅读 961 次) | | | 编者按
千年湘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学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陶冶和孕育了一大批经邦济世的杰出人才,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湘学所倡导的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百折不饶的顽强品格、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意识,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藉此成立的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杨胜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新华通讯社副社长路建平,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岂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毛泽东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就“湘学研究院研究什么、湘学研究院如何推进湘学研究、湘学研究如何促进当代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
湘学的内涵与外延
湘学是一个有特定内涵和时空范围的学术思想史概念。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倡导的湘学应该而且必须是“广义湘学”,即不仅要研究文化和学术意义上的“狭义”湘学,更要研究湖南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事、物的“广义湘学”。“狭义湘学”研究是“广义湘学”研究的基础,肯定而且有必要继续推进。湖南省湘学研究院要借助“湘学”这个平台,带动湖南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教育科技、名人名著、湖南人的精神特质等方面的研究,扩大湖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王伟光:一本湘人奋斗篇,半部中国近代史。近代湖湘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近代湘人和在湘人士在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的舞台上演绎了无数悲壮史剧,更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上溯越千年,中华民族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潇湘大地豪迈放歌、奋勇拼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兴旺发达,奉献了自己的心血乃至生命。研究湖湘人文,树传立史,谈经论理,宏大湘学,乃是发展湖南和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繁荣中华文明的一件要事。
方克立:湘学是一个有特定内涵和时空范围的学术思想史概念。它是中国传统学术即“国学”的一部分,具体说是中国儒学、宋明理学的一部分,与濂、洛、关、闽、江西之学、浙江婺学等地域学术传统一样,都是属于宋明理学中的不同学派。从两宋到清末,湘学学者都认同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尊崇宋明理学,坚持儒家道统,这是决定其学说、学派性质的一个基本特点。另一方面,湘学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就是反对空谈道德心性,主张“学贵力行”、经世致用,提倡实事实功之学,是宋明理学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学派。北宋的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也是湘学肇始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南宋时期以胡宏、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是当时影响很大的四大理学学派之一。明清之际湖南出了大思想家王船山,他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总结性人物,也是从古代湘学过渡到近代湘学的关键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重要关头,湘学人物都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并相应地出现了几个人才群体。其中包括鸦片战争前后以陶澍、魏源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人才群体,咸丰年间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湘军儒将集团,19世纪末以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人才群体,20世纪初以黄兴、蔡锷、陈天华、杨毓麟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他们大都出身于岳麓、城南等书院,深受湖湘学统的熏陶,也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了湘学的学理和学风。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一生主张经世致用之学,深刻影响了近代湖湘文化,学界称为“船山先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