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诚信的多重构建 | 2013-05-30 22:23:27 (被阅读 653 次) | |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日益普及。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诚信缺失问题更加凸显。网络不诚信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也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网络诚信构建的原则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戴上网络面具的人际交往尤需诚信。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应既遵循网络发展的普遍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既有利于保护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又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具体来说,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诚信观,自觉抵制错误诚信观以及腐朽文化的侵蚀,引导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网络诚信环境。
整合传统诚信道德资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其意就是把诚实守信看成社会联系的纽带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应整合传统诚信道德资源,结合时代要求和网络社会中产生的具体诚信问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网络诚信体系。
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国际上有关网络诚信规范的研究及实践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例如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等。在借鉴国外网络诚信规范时,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其合理成分与我国的民族道德文化和社会主义诚信规范相结合,构建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网络诚信体系。
考虑网络空间的特殊性质及人际交往的新特点。应在继承现实社会行之有效的诚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网络空间和网络交往特点的诚信规范体系。比如,在制定网络诚信规范过程中,让网民参与其中,吸取其意见,凝聚共识,以增强网民的诚信责任感,使其主动担负起维护网络诚信的责任;诚信规范的内容应简练,便于网民掌握、遵守;推行上网实名制、认证制度等,增强对网民的约束。
多方联动构建网络诚信
网络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网络诚信体系,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形成联动机制。
从技术上屏蔽网络虚假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加以审查,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进行加密,对某些特殊局域网加强访问控制,推广网络实名制,对网络行为进行登记,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同时应强调,网络管理技术手段应在符合道德规范、合法的前提下运用,在维护网络诚信的同时保护网民隐私,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营造良好的网络制度环境。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是构建网络诚信的根本,应在此基础上,制定专门的网络法规,依法治网。对于网络失信现象,构成违法犯罪的用法律手段予以惩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执法队伍,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维护网络安全。
强化对网络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引导。据调查,对于“吸引眼球”的信息,大多数人不加甄别就予以转发,根本不考虑其可信度。因此,加强对网民和站点、网络服务供应商、网络产品制造者等各种网络行为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引导非常必要。应发挥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把网络诚信教育纳入计算机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发挥媒体在诚信建设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宣传文明上网,让更多的网民不轻信、不乱言。
完善网络诚信评价机制。网络失信投机之所以会得逞,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主体对信息缺乏甄别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处罚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低,甚至出现守信者吃亏、失信者获利的不合理现象。应尽快建立有效的网络诚信评价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及时发布守信和失信情况,利用网络的广泛快速传播优势,营造诚实守信的网络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