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都进不了中央政治局,他一个上将却进了,靠的是啥? | 2018-06-03 10:44:32 (被阅读 823 次) | | | (1941年9月,陈毅、张云逸、韦国清等在淮北合影,右五为陈毅,右六为韦国清.)
2018年6月2日 9:54Am
在共和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巧的事:解放军十大将无一进入过中央政治局。有趣的是,韦国清作为一名上将却进了政治局,并且连续三届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有人不禁要问他靠的是啥?这,自然与韦国清本人有关。对于韦国清,毛泽东说:“我说过山沟里出马列主义,现在我要说,住在山沟里的少数民族出人才。”除了点赞韦国清是人才外,他还说:“韦国清同志是个好同志,好党员。”作为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的直接上级,陈毅说:“韦国清会打仗。”他的老战友莫文骅说:“他是不怕死不怕苦的红军战斗员。”他的部下们说:“在将军的岗位上多谋善断、宏才大略,是个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将军。”韦国清是一位传奇的军政全才,文武双全,前半生从军——带兵打仗,后半生从政——在地方负责党政工作,先后担任广西和广东两省省委书记(广西兼省长)。他是广西壮族人,且是一个红二代。韦国清的父亲是广西东兰县区农会副会长。他12岁跟随父亲在区农会做事。1926年7月,他的父亲被民团杀害,首级悬挂在路旁的大树上。第二年,他祖父又被反动派杀害,后母改嫁。韦国清葬了父亲又葬祖父,然后含着眼泪,跟着邻村人一起投奔了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16岁时,他在韦拔群率领下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成为红七军战士。他很会打仗。红军长征突破乌江天险时,身为营长的韦国清负责架设浮桥,带人在激流中搏斗36个小时,终于把浮桥架到乌江对岸。为中央红军摆脱敌军围追堵截立下了奇功。毛主席过桥时,他亲自迎接和护送。在抗战时期,他到了新四军,本是旅政委,太会打仗,陈毅说:“你去当旅长!”结果,让他转行负责打仗——时年28岁。他当旅长第三日就带兵参战,俘敌1200。在解放战争中,他是少数长时间指挥过三个纵队的高级将领——担任苏北兵团司令员时,统帅三个纵队,四个月歼敌2.5万。(1941年9月,陈毅、张云逸、韦国清等在淮北合影,右五为陈毅,右六为韦国清.)韦国清的战斗经历为:从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支队政委、旅长、师长到纵队司令、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时,他本来被派去欧洲当大使,被毛泽东拦了下来,派去越南,担任越共领导人胡志明的军事顾问。在越南,他与陈赓等人指挥了著名的奠边府大捷,一战歼敌1.6万,此战被称为“社会主义越南的立国之战”。韦国清战功赫赫,但是淡泊名利。1955年授军衔时,韦国清是开国上将,却穿上了中将礼服。有人发现后很奇怪,张云逸大将说他:“你怎么不说呀?”韦国清回答:“哎,这有什么好说的呀!可能是工作人员忙中出错,把别的中将肩章礼服给我的,发给我什么礼服,我就穿什么礼服,没关系!”后来,有关领导发现了,才给韦国清换上了上将的礼服。韦国清幽默地说:“这不,我由中将晋升为上将啦!”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韦国清是广西人,在广西主政20年,长期是省长(革委会主任)和省委第一书记一肩挑。但是,他为广西的发展殚精竭虑,费尽了心血。在任期间,广西修建了枝柳铁路——为京沪、京广之外第三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干线;修建了西津水电站——结果,广西的电用不完,政府不得不发号召,鼓励老百姓烧开水喝都去用电;建立了广西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著名的《刘三姐》,还有柳州钢铁厂、桂林橡胶轮胎厂,等等——至今是广西的经济支柱。身为广西的党政军一把手,韦国清每一年都要下乡,白天和群众一起劳动,插秧、犁田,晚上在老百姓家打地铺。他总是说:“广西解放这么多年,老百姓还住着茅草屋,人畜同居,饮水靠天下雨,吃饭靠救济,我的工作没做好,愧对了父老乡亲。”他担任广西一把手20年,后来又进了政治局,而他三个亲弟弟一直在农村,和村里人一样种田赚工分。作为党的高级干部,韦国清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俭朴,也不贪色,不贪财,被誉为“堂堂正正,一身正气。”他从军队转到地方工作时,主动只领地方工资。省长比上将工资少得多。他说:“少拿点工资是应该的。”但是,他对那些连报纸都舍不得用自己的钱订阅的人却说:“共产党把什么都给我们了,留这些钱干什么,又不买田买地!”韦国清文武双全,当省长、书记,一直在建设第一线,在老百姓中声誉很高,在党的十大,他进入了中央政治局。后来时局变化,但是,在十一大、十二大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还担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后来,他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去世时,他没有什么遗产。但是,党和人民给他的评价是:“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品德高尚。”这样的韦国清,自然是党中央重用的对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