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间: 4月3日 星期四
首页       美国       大洋洲       欧洲       南美洲       北美洲       亚洲       港澳       中国       国际       非洲       台湾
移民    地球
宇宙    探索
华人    奇闻
财经    影视
金融    音乐
经济    明星
军事    西医
科技    中医
历史    养生
体育    文化
教育    艺术
学术    娱乐
食品    环保
健康    生活
美食    人物
纪检    房产
法律    时尚
摄影    美容
汽车    传媒
旅游    能源
典故    民航
华北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华中地区  河南  湖南  湖北    华南地区  广东  广西  海南    华东地区  浙江  江苏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上海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西南地区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西藏  
2015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屠呦呦做到三个“第一”为何还落选院士
2015-10-06 08:47:01   (被阅读 714 次)
2015年10月06日 08:36
来源:新闻晨报
文/柏木钉
屠呦呦的获奖,给中国科学界带来的应该不仅仅是一座奖杯。透过这面多棱镜,探讨分析其折射出来的现象与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的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无裨益。
首先,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 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其次,“不能把团队的成果归于一个人”;“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自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以来,类似的言论就不绝于耳。
对青蒿素研究的历史稍作梳理,我们不难看出,长达10多年的青蒿素研究的确是协作攻关的集体结晶。
美拉斯克评奖委员会之所以把奖杯颁给屠呦呦,所依据的是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
以“第一”论英雄,也是其他国际科学奖项所遵循的共同原则。
以“第一”论英雄,并不是推崇“个人主义”、否定其他参与者的功劳,而是旨在强调第一发现者在科学研究中独一无二的贡献。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茫茫黑夜中,是第一个发现者或发明人开启了希望的大门,为后来者找到了通往成功的路径,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试想,在青蒿素研究中如果不是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之后的结构测定和药物改良就无从谈起,“东方神药”不知何时才能诞生。
科学研究不是“记工分式”的简单劳动,而是不折不扣的智力冒险。只有尊重“第一”、崇尚“首创”,才能激发更多的勇者不畏艰难,向着光辉的顶点执着攀登。如果在科技奖励中采取“人人有份”的平均主义,不仅不公,而且有害:这样做不仅消解了第一发现者或发明人的价值,也会打击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阻碍重大原创成果的产生。
(节选自2011年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和《屠呦呦获奖:一人获奖不公平吗》)
[责任编辑:王蕊]
世卫组织:中国已经战胜疟疾
吕克蒙塔尼-发现艾滋病病毒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英国首相府:英美将继续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对待俄中两国
金华25岁伴娘婚礼前失踪 坐出租车遭司机劫财抛尸
独立日纽约康尼岛举行吃热狗大赛
庆祝太早!美国女子长跑运动员与10000米跑铜牌擦肩而过
美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捕捉游客花5万美元排队登珠峰景象
库什纳自曝任职白宫时期被查出癌症
媒体:纽约陪审团向特朗普集团及其首席财务官提出指控
泰国受困洞穴13人寻获国际社会参与九天又5小时全部平安存活,泰国总理巴育2日晚发表讲话说,泰国政府和人民感谢国际社会提供的帮助和开展的救援行动,希望年轻的足球队成员安全
走近英格兰瑰宝--巴斯城
因教育被射殺的17歲女孩馬拉拉,諾貝爾和平獎感言:殺不死我的
曼谷市中心爆发示威导致33人受伤
朝鲜罕见凌晨阅兵 金正恩哽咽了(一)
大主教三发信:川普不可击败 好人为他祈祷
81岁富翁再当新郎娶24岁嫩模 宣称爱情不分年龄
张磊被评为沈阳市通利公交有限公司节能标兵
全球第四大油气公司法国道达尔CEO坠机身亡
英国4岁男童骂恐怖分子坏人一家3口被释放
俄专家解释中国获取月壤样品对科学界的意义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法律顾问       免责声明 Legal Disclai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