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间: 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       美国       大洋洲       欧洲       南美洲       北美洲       亚洲       港澳       中国       国际       非洲       台湾
移民    地球
宇宙    探索
华人    奇闻
财经    影视
金融    音乐
经济    明星
军事    西医
科技    中医
历史    养生
体育    文化
教育    艺术
学术    娱乐
食品    环保
健康    生活
美食    人物
纪检    房产
法律    时尚
摄影    美容
汽车    传媒
旅游    能源
典故    民航
华北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华中地区  河南  湖南  湖北    华南地区  广东  广西  海南    华东地区  浙江  江苏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上海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西南地区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西藏  
1928年3月15日中央國術館成立1948年經費難以支持解散。
2015-08-08 16:16:04   (被阅读 810 次)
中央國術館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28年3月在南京所成立的國家武術學院,為歷史上首次以學校組織成立的武術最高教育學術機構,學制等級與教育部體制的規範完全無關;而且中央國術館亦非正式學校單位。

其全銜為“國民政府直屬國立南京中央國術館”,簡稱:“國術館”或是“央館”。故址[1]:南京西華門頭條巷6號。

開館的宗旨在於培育武術師資、推廣武術、審編武術教材、打破門戶之見等等。由於當時教育部並不打算將中央國術館納入教育體系內,之後在張之江與國民黨政要人士積極奔走下,於1927年3月15日,《國民政府公報第41期》刊載第174號公文批准備案,由國民政府行政院來直接管轄與推行,中央國術館即便成立。1948年央館則因為經費難以支持而宣告解散。
目录
1 創館始末 1.1 建館起因
1.2 發起人
1.3 建館概況
1.4 經費來源

2 創辦理念 2.1 更名始末
2.2 教育任務
2.3 館訓
2.4 全國國術體系
2.5 人才延攬

3 遷館始末
4 組織架構 4.1 性質
4.2 初期結構 4.2.1 武術門戶風暴

4.3 後期結構

5 教育制度 5.1 師資陣容
5.2 開設班別
5.3 學科與術科課程
5.4 全國國術考試

6 旗下組織
7 對外宣傳
8 歷史貢獻
9 中央國術館出版著作
10 央館餘緒
11 歷史評價
12 註釋
13 參考資料 13.1 網路資源



創館始末[编辑]

建館起因[编辑]

西北軍退役將領張之江於南京就任國府委員後,向當時教育部申請關於國術館備案,然而教育部以中國武術不屬於教育系統而拒絕其申請。民國初期氛圍相當推崇西洋文化,因此當時教育部認為中國武術應該是被淘汰的文化,而對張之江的申請作出諸多的刁難、不予批准。張之江在無可奈何下尋找時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的李烈鈞先生協助;在李烈鈞、邵力子、鈕永建等人的遊說之下,最後終於獲得蔣介石同意下央館便告成立。

發起人[编辑]

中央國術館籌建發起人都是當初國民政府重要人士,他們都是當時軍政界具有相當影響力。

01.蔡元培:時任國民政府中央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校長;兼任中法大學校長。

02.孔祥熙:時任武漢政府實業部長。

03.于右任:時任國民政府委員。

04.鈕永健。

05.張之江。

06.譚延闓:時任國民政府委員。

07.李烈鈞:時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08.戴傳賢。

09.何應欽。

10.李濟琛。

11.馮玉祥。

12.薛篤弼。

13.陳調元。

14.方本仁。

15.蔣作賓。

16.柏文蔚。

17.宋淵源。

18.楊樹莊。

19.張人傑:時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20.李宗仁。

21.朱培德。

22.卲子力。

23.王伯群。

24.賀耀祖。

25.易培基。

26.何香凝。

建館概況[编辑]

中央國術館是由1928年3月24日成立於南京韓家巷的“南京中央國術研究館”於該年6月所改制而來的單位,由當時的國民政府委員張之江積極推展下成立;當時由國民政府“第174號令”批准備案。第一任館長及於張之江所擔任;副館長則為李景林。1929年館址搬遷到南京西華門頭條巷6號。1948年在資金困窘下,中央國術館無法繼續維持因此正式解散,從開館到結束一共辦了六期。

經費來源[编辑]

而當時的經費是由財政部每月補助央館5000元經費。

另外海外華僑捐款方面:當時南洋華僑如新加坡橡膠大王陳嘉庚,以及虎標萬金油老闆胡文虎、胡文豹兩度捐錢資助央館。

創辦理念[编辑]

傳承中國武術,術德並重,提升國民健康,以國術救國,整理武術資料,建立全國國術館體系。

更名始末[编辑]

中央國術館建館之初原名“中央國術研究館”,而研究二字曾經也更改為研修。1928年6月才正式定名為“中央國術館”。

教育任務[编辑]

編審國術教材書刊、培育國術師資人才。雖然基本上央館的定位就是個教育機構,但是民國初年的氛圍幾乎籠罩在對西洋文化的學習與推行,對於傳統文化的中國武術卻是受到了冷漠對待。

館訓[编辑]

術德並重 文武兼修 強種救國 禦侮圖存

全國國術體系[编辑]
一·中央國術館二·省市級國術館三·縣級國術館
人才延攬[编辑]

遷館始末[编辑]
1928年央館初建地址位於南京韓家巷,他們還向基督教協進會借幾間房間。1929年央館遷徙至南京西華門頭條巷6號。1937年,搬遷到湖南長沙杜家山中學。後來又經由廣西桂林,取道越南,遷至昆明拓東路湖北公所。之後又遷往四川重慶北碚。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南京廖家巷2號。
組織架構[编辑]

性質[编辑]

央館在性質的定位上還是相當模糊,這個組織嚴格上而言屬於官辦民營的機構,然而教育體系也與國民政府教育部不相干。於經營期間內,央館也類似一個學術研究機構。

初期結構[编辑]

理事會
理事長:李烈鈞、 戴季陶。名譽館長:馮玉祥。
監事會

行政部門

館長:張之江。

副館長:李景林。

顧問:張洪之。

門長(兩名)

少林門
門長:王子平。科長:馬英圖、馬裕甫。教學項目:少林拳、八極拳、劈掛拳、查拳、彈腿。
武當門

最初武當門門長為一代宗師孫祿堂先生並且兼任教務主任;孫先生於1928年5月7日任職,旋即在該月月底離職。
門長:高振東。科長:柳印虎。教學項目:八卦掌、形意拳、太極拳。
武術門戶風暴[编辑]
中央國術館開館未久,因組織架構上的問題加上傳統武林間的門戶成見之陋習,引發少林、武當門戶歧見之風暴,同時1928年年底也導致門長、科長之間的衝突,造成副館長李景林、少林門門長王子平離職,隨即改組。此為中央國術館發展歷程的一大污點。
後期結構[编辑]

因為門戶衝突之關係,該館即於1929年進行改組,組織如下:

理事會

監事會

行政部門

一·館長:張之江

二·副館長:
1.李景林2.張驤伍3.鈕永健4.張樹聲5.1939年陳泮嶺
三·顧問:張洪之。

四·教務處[2]
處長:馬良、吳俊山、孫玉銘、郝鴻昌。
五·編審處
處長:唐豪、姜容樵。副處長:黃柏年。審編員:金一明。
六·總務處
處長:李滋茂、朱家驊。
教育制度[编辑]

師資陣容[编辑]

李景林、楊澄甫、孫祿堂、孫玉銘、馬英圖、馬良、馬金標、馬永勝、馬慶雲、吳俊山、吳民清、吳異輝、嚴乃康、陳子明、高振東、王子平、朱國福、黃柏年、于振聲、郭長生、郝鴻昌、張驤伍、徐寶林、李玉山、畢鳳亭、劉鴻慶、龔潤田、李元智、常東昇。

開設班別[编辑]

一·教授班: 1928年央館一成立即開設了教授班。初期學年制相當靈活,常常根據學員武術水平和社會需要,提前畢業。教授班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學員多是當年入學,當年就畢業任教。1929年將學制定為二年。1930年又增為三年。學員包括各省、市保送和自行招收兩部分,每期60人。

二·師範班:1933年成立。

三·練習班

四·青年班

五·少年班

學科與術科課程[编辑]
一·學科:三民主義、國文、地理、歷史、算術、國術源流、國術學、生理學、軍事學、音樂。二·術科:主要課程分為七門── ⑴腿法;⑵拳術;⑶器械科;⑷競技科;⑸選修科;⑹特别科;⑺軍事科。
在这技术课程中,包含有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查拳、新武术(拳脚科)、连步拳、杂拳、行拳、掇脚(戳脚)、劈挂拳等拳术;剑、刀、棍、枪、鞭等器械;气功、铁砂手、红砂手等功法;以及散打、摔跤、长兵、短兵等格斗项目。还开设 了拳击、日本劈刺术。

全國國術考試[编辑]

全國國術考試簡稱為“國術國考”或“國考”,為中華民國歷史上正式的官方學術機構所舉辦的武術考試,前後只有舉辦過兩次,地點均為南京公共體育場;然而國術國考辦理的相當不理想,正試項目出現了流血場面,相當不合現代化體育精神。
一·1928年10月11日至19日,舉行第一次全國國術考試。二·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舉行第二次全國國術考試。
考科

一·預試:
套路演練
二·正試:

正試乃為雙人武術對打,不分級別與體重,採三戰兩勝制。試科如下:
1.拳腳門2.摔角門3.刀劍門4.棍槍門5.搏擊[3]
三·口試:
三民主義
國術國考前三名稱號

1.國士

2.俠士

3.武士

旗下組織[编辑]

一·1933年成立“中央國術體育專科學校”。

二·1933年亦成立“中央國術館小學”。

三·1934年成立“中央國術體育研究會”。

對外宣傳[编辑]

1936年德國柏林舉行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張之江帶領9名武術隊員出國表演中國武術。這9名成員是6男3女,男子分別為:溫敬銘、張文廣、鄭懷賢、金石生、寇運興、張爾鼎;女子則是:翟漣源、傅淑雲、劉玉華。

歷史貢獻[编辑]

中央國術館出版著作[编辑]

一·條例法規類:
《中央國術館組織大綱》
《省、市國術館組織大綱》
《縣國術館組織大綱》
《國術國考條例》

二·專書類:

1.已出版
《查拳圖說》
《青萍劍圖說》
《少林武當考》
《寫真太師虎尾鞭》
《達摩劍》
《君子劍》
《太行拳術》
《少林拳》
《三十二勢長拳》
《石頭拳術秘訣》

2.未出版
《練步拳》
《八極拳》
《形意拳摘要》

三·期刊類:
《國術旬刊》[4]
《國術周刊》
《國術季刊》
《國術特刊》

央館餘緒[编辑]

國民政府遷台後,陳泮領先先原有意重新籌設央館,但是未獲支持而無法實現。即使中央國術館已經成為過往雲煙,但是央館當初培育的人才卻在中華大地上開枝散葉。

台灣地區唯一擁有武術科系的大學院校── 中國文化大學 國術系,其教育精神即傳承著中央國術館的理念;該系創辦者為畢業於央館轄下的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校友吳文忠先生。吳文忠先生在1982年於台灣師範大學退休後,在1983年赴中國文化大學推動國術教育制度的建立,該系開始稱為體育系國術組,吳文忠先生為第一位國術組主任。1997年才正式升格為國術學系。

歷史評價[编辑]

中央國術館是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對中國歷史上的貢獻不小,而且將武術的文化層級提升為一種國粹,國術一名的訂定即是由此開始。

中央國術館開館的理想雖立意頗佳,唯因當時民國政局不穩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等不利因素外,此時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正遭到西洋文化的打擊與挑戰,觀中央國術館歷盡滄桑的痕跡,最終又因為經費不支而關閉,即可了解當時維持機構營運上的困難了,因此成為曇花一現。

註釋[编辑]

1.^ 此處所指稱的地址是1929年的新館址。
2.^ 張之江館長取消門派制度,改以教務處執行教學工作。
3.^ 第二次國術國考增設項目。
4.^ 1929年發行,1930年改為《國術周刊》。

參考資料[编辑]

網路資源[编辑]
韓門武集 - 功夫學苑
山中札記
十三行故事:伍秉鉴与他的家族
美国民调:拜登支持率领先特朗普14个百分点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0月27日在武汉闭幕
联合国期望俄美在未来五年内就进一步缩减武器问题进行谈判
超越视觉:1920年德国人约瑟夫·洛克与香格里拉
冤狱17年 长岛男誓做律师为囚犯伸冤
韩沉船事故亲历者:水中很冷 很多人未及时逃出
库什纳的妹妹尼科尔在中国推销投资移民
美国首位黑人女选手获得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500米金牌
美国总统特朗普特朗普称参与有关纳卡问题的谈判
90后美女教授入选千人计划 23岁在《自然》发表论文
【快讯】川普考虑对纽约等三州部分隔离
中国不敢公开的秘密!马航真相早已被揭开,乘客都没有死
歼20正式列装部队 正按计划试验试飞 这一大国重器到底有多重?
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致3死亡264人受伤
50岁尹相杰近况曝光,沦落到街头卖唱,小20岁的女友肖洋离他而去 组图
美国说钱学森抵五个师,钱学森却说郭永怀比他厉害,能抵十个师.他和夫人李佩终于在1956年11月踏上祖国大陆,实现了他多年的宿愿。
2018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揭晓
3亿年前的植物庞贝城 颠覆进化论
泰国诗琳通公主译作《她的城》新书发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法律顾问       免责声明 Legal Disclai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