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嫁到非洲,需要过10关! | 2013-04-09 13:23:07 (被阅读 2154 次) | | | 发表于 2011-7-22 15:47:07
在中外婚姻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中国女嫁外国男要远远多于中国男娶外国女。前者在我国的涉外婚姻中占有九成,后者仅为一成,具体调查依据,现无从考证,不过,据日本中文导报消息指出,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 2009年嫁给日本人的中国女士为12733人,同时期中国人娶日本新娘者为986人。由此可以管窥,外国夫、中国妻在涉外婚姻中一直处于强势主导地位。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非婚姻中。无论在非洲各个国家,还是在中国国内(特别是广东省),我们都能看到或听到,嫁给非洲人的中国女孩比较常见,而娶非洲人为妻的中国男则凤毛麟角。笔者常住非洲已有十年,身边既有娶了非洲女的男同事,也有嫁给非洲男的女性朋友,通过所见所谈所感认为,中国女孩嫁给非洲人,将耳闻更多的非议、目睹更多的困境、承受更大的压力、需要更多的勇气。以下十关,就是嫁到非洲所面临的关口,中国女孩,如果您想嫁给非洲人,不妨测试一下,看看自己能过几关?
一,语言关。
语言交流问题是跨国婚姻常见的最大障碍之一。非洲大陆民族众多,语言庞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土著语言,没有文字,千万年来依靠口口相传,传承本族语言。比如南部非洲的祖鲁语,东部非洲的斯瓦西里语,西部非洲的豪萨语等等。十五世纪随着白人殖民者的到来,非洲大陆开始植入欧洲白人的语言体系并以之作为官方语言加以推广。目前。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基本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中西部非洲则是法语,北部非洲说阿拉伯语,另有五个国家说葡萄牙语。所以,非洲人一般说两套语言,即自己出生地本族土语和欧洲白人植入的官方语言。
对于中国人而言,会说法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言者极少,知晓非洲土著语言者几乎为零,但不少人学过英语,虽然口语欠佳,磕磕绊绊地也能讲一些。在中非联姻时,双方以英语交流的现象较为常见,另有一些非洲人到中国留学,或工作经商,或多或少学到一些汉语,可以和无任何外语基础的中国女孩作简单或初步沟通。在大量的涉外婚姻中,双方在语言上能达到深度交流程度者很少,大多数存在语言障碍。
二,感情关。
幸福的婚姻需要有牢固的感情基础,感情则需要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磨合来日积月累。特别是语言交谈,通过对话,可以知晓双方有无共同话题、兴趣、 奋斗目标及彼此爱好,俩人能否谈得来,相处是否愉快,彼此性格是否融洽,日久是否生情。另外,在恋爱时浪漫并不代表婚姻浪漫,在恋爱时幸福也不代表婚后幸福。总之,面对婚姻大事,你要慎重考虑,面对恋爱中的非洲人,自己对他有无感情,是不是有感情,感情到底有多深?才能达到毅然决然论嫁的程度。
在中国女孩嫁给非洲人不少案例中,直到现在仍有疑问令笔者迷茫不解:有些女孩刚认识非洲人对象不久,在语言不通、交谈都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就答应对方求婚,并认定双方已很有感情,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男女生理构造不同,思维相差极大。女性考虑问题,多出自于憧憬和情感,所以有不少中国女孩远嫁非洲;而男性考虑问题,则非常理智和现实,这就是中国男极少娶非洲女的因素。
三,父母关。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和非洲人谈婚论嫁时,都会持强烈反对态度,更有甚者不惜以断绝关系来勒令女儿放弃涉非婚姻。其实,父辈们经历了更多的社会动荡,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了解自己的女儿,对问题看得更透。做父母的会认为: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富,没必要嫁到非洲受穷;中国优秀男孩多的是,没必要嫁给不甚了解的非洲人;嫁在国内,在父母的视野之内,以后小两口在婚后买车、买房、过日子经济紧张时,都会出手接济;特别是小孩出生后,长辈们也会帮忙带带孩子,减轻女儿女婿的压力。如果嫁到非洲,离中国万水千山,女儿碰到任何问题,遭遇任何困境,父母都望尘莫及,长期会有不安全感和焦灼感。现在的80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弱,吃苦性差,父母反对嫁到非洲,也是替女儿的人生和幸福考虑,不无道理。所以,嫁给非洲人,极有可能会遭遇父母关。一边是自己未来的丈夫,一边是给予生命并将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亲人,舍弃哪一边,都会痛苦和矛盾。
四,寂寞关。
嫁到非洲,你将和许多熟悉的人事说拜拜,首先是和中国,一个大环境再见,然后是和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再见,还有可能是和汉语说再见。你会到达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周围充斥着一点听不懂的语言,没有社交团体,没有知心好友,没有家人抚慰,甚至没有中餐,在最初的好奇或新鲜感过后,巨大的落差和孤寂感将纷至沓来,与日俱增,会使你寂寞难耐、度日如年。忍受寂寞是许多中国女嫁到国外必过关口,物质上的贫乏尚可克服,但精神上的孤独却无法排遣。曾有一位涉外婚姻失败的中国女孩称:寂寞,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每天强迫自己适应那种无人与共的寂寞,很难,最终以返回国内结束这段姻缘而告终。
五,孩子关。
如果你决定嫁给非洲人,对将来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比如:你在婚后留在中国国内,还是随夫家远赴非洲?是留在自己的出生城市,还是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不管如何选择,涉非婚姻不仅仅是你们俩人的事情,首当其冲的还会影响到下一代。孩子留在哪?接受怎样的语言和教育?有什么样的发展前途?目前,有一些国人对非洲不甚了解,对非洲人抱有一定程度的偏见,所以,你可能会听到一些偏激、难听的声音,如果你的中非混血儿出生,你是否想到孩子在长大成人时会面临同样的认知压力,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来承受未知的将来?
六,宗教关。
在北非的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统一信仰伊斯兰教,在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国家,既有居民信仰基督教,又有民众信仰伊斯兰教,还有土著居民信奉的拜物教等。宗教的力量很强大,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全民信教的国家在海外比比皆是,当你嫁到非洲的婆家后,可能要被动地随夫家入教,在做礼拜及神事活动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否则,不易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可,难以随乡入俗。有一位嫁到东非的中国女士,老公是巴基斯坦后裔,她在中国长大成人,一直接受无神论教育,到非洲后应男方要求,被动加入穆斯林,禁忌特别多。最让她纠结的是她老公开商店,每天要去清真寺做五次祈祷,不论上下午,不管商店顾客多少,一旦快到到祈祷时间,立马劝走顾客,关店走人去附近的清真寺,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在宗教信仰和开店赚钱问题上,她与非洲人老公争吵多次,双方都觉得很受伤。
七,狐臭关。
非洲人身上有一种很重的人体气味,类似于狐臭,不少在非华人直接称之为狐臭。当你置身于非洲的闹市、集会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接触人群时,都能闻到这种刺鼻气味。一位非洲人,如果他比较讲究卫生,出门前再喷点香水,这种人种气味很弱,几乎闻不到;要是他不爱干净,特别是出汗后,这种气味随着汗腺会四处散发,浓郁呛人,许多华人虽然在非工作、生活了许多年,但在与非洲人打交道时,至今仍不适应他们身上的这种气味。在你和非洲人恋爱阶段,就当注意对方衣冠楚楚时散发的魅力吸引你时、是否也包括他们劳动出汗后的体味。一旦你嫁到非洲,丈夫的体味、他的家庭成员体味以及大环境中非洲人的人种气味将伴你一生。
八,大男子主义关。
非洲发展缓慢,经济落后,是一个男权盛行的大陆。非洲大陆常见的一夫多妻现象足以说明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多么薄弱。男人在家大男子主义意识很强,结婚后大多不会帮助妻子做家务,妻子好像生来就是为丈夫服务的,甚至田地里的农活大半也是女人们在操持。妇女们自己刨坑种地,摆摊做买卖;自己拉扯孩子,养家糊口。男人们有钱后猴急猴急地外出嫖妓,性生活太随意;拿到工资后会到餐馆喝到烂醉如泥,第二天无法继续上班。中国人到非洲常住后,普遍会感到:作为女人,身在中国,太幸福了!当你打算嫁给非洲人时,一定注意他的身上有无大男子主义。在国内时,可能因为对方客居中国,环境不同,这种意识会掩盖,但交往时间长了,多多少少还会不经意流露出来。嫁给这样人,须慎重行事。据《嫁了黑人老公 在赞比亚生不如死》里面的主人公苏媚媚讲:她嫁到赞比亚后,当地男人打老婆是很正常的事,丈夫罗杰是那个环境长大的男人,刚愎自负,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就拿苏媚媚当出气桶,打她、骂她,而且根本不认为打老婆有什么不对。
九,环境关。
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中国相差较大,嫁到非洲,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看看自己能否过关,适应那里的环境。去非洲前,可以通过咨询恋人、查找书籍和网络,来了解非洲目的国相关信息。比如说人种不同,你离开黄种人生活的故土,扎堆入黑色人种的世界,能否适应;比如说气候不同,中国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明显,非洲只有雨季和旱季,温差相比不大;比如说时差,中国位于东方,与非洲时差若干小时,两地在同一时间却处在晨昏对立或黑白颠倒不同的世界;比如说方位,中国位于北半球,中午时太阳在南边,而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国家多处于南半球,中午时太阳偏北,常常让华人辨不清方向;比如说驾驶,中国车靠右行驶,方向盘安在车前左边,而非洲多数国家是靠左行驶,方向盘是右舵。
十,生活习惯关。
非洲国家两级分化严重,有钱人吃西餐,使用刀叉;基层民众吃传统食物,用手抓,不论是上层社会的西餐,还是贫民百姓的烹饪食品,作为中国人,不论是饭菜品种还是饮食方式,很难与非洲人的家庭吃到一个锅里。中国待嫁的女孩多是独身女长大,家庭成员少,习惯了小日子生活,而非洲家庭人口多,孩子多,几代人住在一起,媳妇们要担当生儿育女、操持繁杂家务。这对于中国女孩来说,也很难与非洲人的家庭杂居在一起。
以上仅是吃住两个方面的不同,中非婚姻,在人种国情、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民风习俗、社会发达程度、经济差异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无形中构筑多道藩篱。相爱容易相处难,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让年轻人冲破层层藩篱种种阻隔,千山万水走到一起,而一旦进入婚姻殿堂,每天则由衣食住行无数个生活琐事组成,消磨生命中的新鲜与激情,检验着跨国姻亲到底有多么坚韧。
(作者简介 剑虹:非洲十年,实地采访,潜心研究,2003年出版《中国商人在非洲─商情•风情•人情》;2007年出版《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2010年10月出版最新图书《莫桑比克指南》和《穿越东南非洲》。作者联系方式E-mail: lianddo@sina.com)
本文来自:非洲华人联盟社区|去非洲网(http://bbs.qufeizhou.com),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bbs.qufeizho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72&reltid=30469&pre_thread_id=0&pre_pos=6&ext=CB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