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末年到宣统元年间吉林最早的中学校长——光宣六教头 | 2014-09-14 21:32:06 (被阅读 962 次) | | 多弦新闻报道:2014-9-15
吉林最早的中学校长——光宣六教头
从光绪末年到宣统元年间,清王朝已经风烛残年,但是吉林的中等教育却在困境中萌发,为落日余晖抹上一道略见生机的亮色。较早创办具有近代教育性质的职业学校,有相当于现在中专的巡警、法政、测绘、两级师范和中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了普通中学——吉林中学堂(今吉林一中)。此后省内各府、厅、州、县陆续建立各类中等学校,但是隶属于省司的官立普通完全中学,直到清倾覆也只有吉林中学堂一所。由于特殊的地位,这所学堂的监督职务,称为“光宣六教头”——吉林普通中学教育的第一支管理梯队。
首任监督王文珊,以其“熟谙诗书经史,不尚理性空谈”的风范培植了勤俭治学的根底。
接续其职的顾德保,顺天人,京师大学堂文科毕业举人,五品衔,尽先补用内阁中书,奠定了“吉省学堂之模范”“吉省教育之中坚”的基础。他请得经费3万两,选择大东门内的满洲菜园地址(今公安局主楼北侧)沿城墙扩建校舍,编制学堂章程。他倡导“敦品厉行,热心向学”的校风,至今畅行不衰。
第三任监督李庆铭,直隶保定府祁州举人,京师大学堂师范科五年毕业,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到职代理。制定教学进度,选定教科书目,确定学生考核标准。不久,提学使司考查李庆铭办学有方,改委正职,要求“破除情面,认真整改”。
宣统二年(1910)春,第四任学堂监督到任。沈兆祎,钦加四品衔调吉补用直隶州知州。这位监督提倡平民教育,曾有五青年跋涉来省城,宁愿预交学费和膳宿费也要进官立中学堂读书,如不受纳,就只能去私塾或流落街头。沈兆祎念其求学心切,变通章程准许入学。提学使司认为这是“以厉就学之风而开自费之渐”,对此“官办”走向“民办”的做法很是赞许。但是沈监督未能管理好学堂全盘事务,宣统三年(1911)六月二十三日吉林行省批文,免去其学堂监督职务,调充学务工所总务科三等科员。赫赫钦加四品大员竟被降职如此,略见法时教育功不抵过、赏罚严明之一斑。
沈兆祎调离之后,中学堂监督由公务公所普通科员殷士奇兼办。殷士奇,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人,当时是公务公所实业科二等科员兼《教育官报》主笔。同科得以等科员林祖涵(伯渠)受同盟会和孙中山派遣从日本来吉林策划边疆革命,也是湖南籍。殷监督到职,查核个班现行授课学科与教学进度,发现还有一些不符章程规定的缺漏,开始加以疏通整理。正在实行之中,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不久,提学司得到学堂会计员报告:监督殷士奇“私自南旋”!这是中学堂有史以来唯一挂冠而去的要员。提学使司于十二月十九日发文:省中学堂监督殷士奇因病回籍,查有小学总汇处总稽员孙树棠办理学务。
孙树棠,吉林府人。优禀生,日本东京宏文学院理化专科毕业,曾领衔发起“五生禀请”兴办吉林中学,担任过本学堂的算学教员兼庶务长。受命后立即按照满蒙学堂办法整顿中学堂,足见当局唯恐辛亥革命思潮波及吉林。任免札令发出,距溥仪皇帝退位只剩6天,离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也只有9天,所以,孙树棠既是吉林中学堂清朝最后一位监督,(即第四任学堂监督)也是民国时期的第一任校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