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间: 11月1日 星期六
首页       美国       大洋洲       欧洲       南美洲       北美洲       亚洲       港澳       中国       国际       非洲       台湾
移民    地球
宇宙    探索
华人    奇闻
财经    影视
金融    音乐
经济    明星
军事    西医
科技    中医
历史    养生
体育    文化
教育    艺术
学术    娱乐
食品    环保
健康    生活
美食    人物
纪检    房产
法律    时尚
摄影    美容
汽车    传媒
旅游    能源
典故    民航
华北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华中地区  河南  湖南  湖北    华南地区  广东  广西  海南    华东地区  浙江  江苏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上海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西南地区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西藏  
包青天──富人情味的“铁面”
2013-05-27 14:50:10   (被阅读 1207 次)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人,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图为包青天电视剧照。(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一、包公的真实形象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他的生存年代是公元999年--1062年,是北宋出名的清官。他平生正直无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为民除害,是当时以及后世老百姓最爱戴的人物。“包公”是大家对他的尊称。据出土的包氏墓志记载,他“其声烈表爆天下之耳目,虽外夷亦服其重名。朝廷士大夫,达于远方学者,皆不以其官称,呼之为公。”他出任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枢密副使,所以民间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包青天。

从来都说清官“铁面无私”,铁是黑的,所以舞台上的包公,都化妆为一个大黑脸,成了铁板一块,以说明他的不可通融,不讲人情。他既然办事认真,成天只讲原则,大概为人就缺少人情味。其实恰恰相反,包公一生的为人处事,都很有人情味。

请看以下这些史实:

从官修史书、野史笔记、民间传说等,各方面来看,包公都没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包公不但清亷,而且十分亲民。《宋史•包拯传》中说:“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包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你看,他能大开中门,接待老百姓,叫他们有什么委屈尽管说,不要害怕。想不到当时的上访,竟会如此方便!这位既能秉公执法待人,又极富人情味的包公,使得老百姓永久怀念,绝非偶然。

包公28岁进士及第,取得了当国家命官的资格,不算很早,当然也不算迟。如果是急于做官的人,一定希望早日分配,立即走马上任。他却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决心在家侍奉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守丧期满,他才肯外出当官。这一耽搁,将近10年。这就说明:他很重亲情,和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大不相同。

他的大儿子包繶,很年轻就病死了,大儿媳妇崔氏,19岁嫁到包家,21岁就当了寡妇。包公很可怜她,劝她改嫁,崔氏要抚养幼子,不愿改嫁。可是非常不幸,过了4年,幼子又病亡。包公夫妇,不仅自己劝崔氏改嫁,而且动员亲家母吕氏(崔氏之母)也来相劝。吕氏劝崔氏说:“丈夫死了,你守孩子;现在孩子又不在了,你还守什么呢?”崔氏却坚决地说:“谢谢妈妈的好意,现在公婆已老,家里只有一个幼弟,我怎么能舍他们而去!”

包公只有两个儿子,包繶早死。正是因为崔氏尽心竭力把幼弟包绶,抚养成人,包家才得以子孙兴旺。包家到现在,已经传了30代了。

包公的墓志与家谱都在,我们不难从中查明他家的世系。这样一查,就能说明,包公劝儿媳改嫁与儿媳崔氏抚育幼弟成才,确有其事,并不只是传说。

金兵入侵、宋廷南迁之后,包公的后裔,迁移到了浙江。宁波天一阁现在藏有一本《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世界船王”包玉刚,是包公的第29代孙,就是从这部宗谱中查出来的。看来,包家的后裔,确实是由包绶一脉传下去的。唐代韩愈幼孤,由长嫂抚养成才,千秋传为美谈。宋哲宗表扬崔氏的一篇“敕命”(由苏东坡执笔)中,就说:崔氏的功劳,可与韩愈的长嫂相比。

二、古今少有的戒贪倡廉诗

包公28岁中进士时,父母已老,他不愿为当官而远行,宁愿在家侍奉父母。直到父母都已去世,他才到扬州天长县,去当了一任知县。任满后,升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在端州任上大约三年,他做了不少实事。例如治理西江水患、凿井、储粮、办学等等。特别是在整顿狱讼方面,他下了很大的功夫。经他整顿之后,衙门里没有积压的案子,监狱里没有呼冤的犯人,可以说是弊绝风清,老百姓颂声大起。他这个包青天的名声,在端州任上,就打下了基础。

他不是文学家,不是诗人。在后人替他编辑的《包拯集》一书中,一共只收了奏议171篇,家训一篇,五言律诗一首。在171篇奏议中,有关整顿吏治、弹劾贪官的,占第一位,共25篇;举荐人才、探讨用人问题的,占第二位,共24篇。其余各篇,是对经济政策、国防问题、文化教育的建言。在《家训》中,他特别强调反贪。文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家族)大墓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至于五言律诗一首,称为“书端州郡斋壁”诗,内容是“反贪倡廉”,既可以训诫子孙,又可以奉劝时人。

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诗意是劝人做人要正直,只有正直的人,才能成为国之栋梁;不做鼠窃狗偷之事,以免给后代子孙丢人。

历史上的一些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篇,有些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有些是歌颂志士仁人、英雄豪杰的;但是,象包公这样以戒贪倡廉为主要内容,可以作为走马上任的官员们的座右铭的,从古到今,还很难找出第二首来。

三、“不持端州一砚归”

端砚(端州的砚台)是当地名贵的特产,在文房四宝之中,与宣纸(安徽宣城的纸)、湖笔(浙江湖州的笔)、徽墨(安徽徽州的墨)齐名,在宋代是重要的贡品之一。过去的地方官,常以向朝廷进贡的名义,到处征收,遇有佳品就据为私有,以备日后行贿或作为礼品送人。

包公在端州任上,命令工匠按进贡的定额制造,一个也不多收,所以他在离任的时候,敢说“不持端州一砚归”,一时传为佳话。

包公做官公正廉明,远近知名,因此被宋仁宗召进京城(河南开封)任职。

正是:
反贪反腐挽颓风,
秉公执法有包公;
众口流传海内外,
千秋共仰古今同。

(事据《宋史》)
赵忠祥去世享年78岁 系新中国第一位男电视播音员
外媒:俄罗斯帮了中国大忙 美恐被挤出南海
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逝世 享年100岁 “一名卓越的政治家、一位忠诚的外交官,一个激励他人的榜样,为联合国以及全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NASA发布太阳耀斑惊人爆发照片
是中文媒体记者?两位亚裔年轻男女在非裔抗议者现场
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后 俄乌停火还有多远
14亿人口的中国,每天死亡人数是多少?数据敲响警钟
特朗普成分手原因?政治看法分歧是让他们分手主因
食素养生饮食减肥 香蕉豆浆减肥法瘦身制作原理
美国最大水库供千万人喝水,却惊现铁桶陈尸!警方:还会有很多尸体
葡萄牙紧缩措施将裁减3万公务员岗位
俄议员:如果黎巴嫩需要俄方愿意协助黎方调查贝鲁特爆炸原因
武汉肺炎:中国确认新冠病毒经空气通过气溶胶传染.
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主战场在哪?美军事专家列出5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已经有70多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争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
北约陆军中将总司令被俘?克劳蒂埃好好地在土耳其伊兹密尔的北约陆军总司令部
一代文学大师,著名翻译家家 105岁杨绛今晨逝世
明州议员枪击案嫌疑人已被警方逮捕
班公湖冲突片段曝光︰印军鬼祟掟石被解放军一脚踢飞
美国务院发布美台交往新准则,声称“深化并扩大美台非官方关系”
吕克蒙塔尼-发现艾滋病病毒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法律顾问       免责声明 Legal Disclaimer
.